1岁内的宝宝,不吃盐。1岁内的孩子,肾功能太弱,中西医都不建议给孩子吃盐。 1岁后,可以在辅食中适当的添加碘盐,选择低钠盐更好。 尤其是小宝宝,对于盐的添加我们是需要比较谨慎的,最主要的,是考虑到对肾的顾护。每日的盐摄入量,家长可以参考这个标准:1-2岁宝宝≤1克盐;2-3岁宝宝≤2克盐;4-5岁宝宝≤3克盐。
关于孩子吃盐,是很多家长和家里老人意见最不统一的问题之一。最近也有很多家长问到:夏天孩子流汗多,需不需要适当补充盐?有关盐的添加和补充,我发现大家都搞不清楚,不仅大一些的孩子,特别是小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添加盐,家里人意见经常不统一,今天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食盐,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氯化钠,其中还有人体不可或缺的矿物质成分,比如碘等。成人摄取不足或者摄取过多都会引发疾病。而孩子,尤其是小宝宝,对于盐的添加我们是需要比较谨慎的,最主要的,是考虑到对肾的顾护。
盐,入肾经。 就是说盐的摄入容易对肾起作用。《本草新编》关于“盐”说到:“少用,接药入肾;过多,动咳伤金。走血损筋,黑肤失色。” 古人用少量的盐汤来加速药对肾起作用,但是太咸了,不仅肾,还会伤害到肺,引发咳嗽,损伤血气和筋骨。《黄帝内经》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过量摄入盐,会造成身体里很多的阻滞和淤血,带来疾病风险。所以古人也是不赞成吃太咸的。现代人讲究饮食少盐,这一点中医和西医是一致的。
孩子肾常不足,天生肾的功能是不成熟的,相对薄弱的。钠需要肾脏的代谢,肾脏的代谢功能差,肾小管的吸收与排泄功能发育不如成人,过早和过多吃盐,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损伤孩子肾的功能。
一、肾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举足重轻的脏器。
肾是先天之本,藏精之所 ,所以胎儿期的补养,重点在肾,孕妇也不可口味太重,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肾主水 ,《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如果肾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上失调,就会影响脾对水湿的运化,反过来对脾也造成损伤。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出现问题,孩子怎么能不生病呢?
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 。孩子生长发育,骨骼健壮都取决于肾的能力。更重要的,肾还决定了孩子的脑部发育。有些老人家,说小婴儿不吃盐会没力气、不聪明,实际上正好相反,过早吃盐伤肾,孩子都会长不高,长不壮,还伤脑,更不要说会更聪明了。
所以对于盐的摄入,家长一定不要操之过急,除了直接加盐调味,很多食物,尤其是零食,实际上含盐量已经相当高了,孩子从很多渠道摄入盐,总体上都会超标。
二、1岁内的宝宝,不吃盐
1岁内的孩子,肾功能太弱,中西医都不建议给孩子吃盐。 我见过一些奶奶,要用盐水给半岁的孩子洗舌苔,那肯定是不可取的。
1岁后,可以在辅食中适当的添加碘盐,选择低钠盐更好。 每日的盐摄入量,家长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正确的食盐摄入量
0-1岁宝宝不吃盐;
1-2岁宝宝≤1克盐;
2-3岁宝宝≤2克盐;
4-5岁宝宝≤3克盐;
三、孩子夏日流汗过多,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分
夏天孩子运动量大,流汗过多,并不建议额外补充盐分。 一般孩子运动大,消耗大,胃口也会好一些,吃的也多,在正常的饮食中摄取盐分,已经足够了。肾主津液,出汗多,伤津液,本身对肾的负担就比较大,额外补充盐分,再加大肾的压力,实际上反而会损伤肾气。
运动多的孩子,家长一般也会准备零食,零食为了味道好,吸引孩子,大多盐含量都是不低的。所以,夏季孩子汗多,不需要另外补充盐分。
四、有一种情况需要及时帮孩子补充盐分
就是孩子严重腹泻的时候 。比如中了诺如病毒,孩子严重拉稀,大量的水分和矿物质排出,短时间内孩子又不能通过正常饮食来补充,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给孩子喝补液盐,或者在粥水里加点盐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五、警惕一些高盐高钠的食物
1、 奶酪、鲜奶等奶制品
奶酪中含有的一定的盐分,鲜牛奶中所含的矿物质比人乳多3~3.5倍,使得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婴儿肾脏的溶质负荷增加,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所以一岁内的孩子都不建议喝鲜奶,吃含盐的奶酪。一岁以后,也要控制量。
2、 鸡精、酱油、番茄酱等调味料
当前国家对儿童酱油并没有标准,市面上一些儿童酱油实际上含盐量并不低,不适合小儿实用。番茄酱这类酱汁的含盐量是相当高的。
3、 注意含钠量高的几种蔬菜水果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不清楚,水果蔬菜也有钠的含量很高的,不要让孩子一次吃太多,或者经常吃。茴香、芹菜、茼蒿是蔬菜中含钠量较高的;椰子、木瓜、哈密瓜是水果中含钠量较高的。以椰子为例,每100g椰子含钠量高达55.6mg。
4、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果冻、面包等食物也含有较多钠。每100g果冻中含有30mg钠,相当于高盐食物。乳酸饮料、果蔬汁、矿泉水等也含有较多钠,一瓶矿泉水的钠含量也超过了80mg。这些都不适合宝宝食用。
六、除了少盐,保护好孩子肾脏还要注意这些细节:
1、 避免滥用药物
药物使用不当或是机体对药物敏感,会直接损害肾脏。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造影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导致孩子的肾损伤。
2、 注意泌尿卫生
养成孩子正确的排尿习惯,不憋尿。注意泌尿卫生,避免细菌繁殖,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上行感染到肾脏。小女孩,尿道短,容易尿路感染,洗澡时家长要注意认真清洗孩子外阴。小男孩,三岁以后,家长要多帮孩子翻包皮,保持卫生。
3、 病愈后的观察
如果孩子近期曾患感染性疾病,除了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外,之后两周左右若突然出现眼睑浮肿、泡沫尿泡泡打不散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排除肾脏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