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古诗带拼音版:唐诗《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唐诗可以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唐朝文化增加历史底蕴哟!快来唐诗三百首看看这首山行古诗吧!
shan xing
山行
dù mù
杜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á,
远上寒山石径斜,
bái yún shēn chù yǒu rén jiā
白云深处有人家。
tí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停车坐爱枫林晚,
shuāng yè hóng yú èr yuè huā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