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台湾往事
凤凰书品 编著
2012-08-01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侍卫)讲述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讲述作为家族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12.
蜀中琴人口述史(附光盘)
杨晓 主编
2013-06-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是谁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坚守对琴的挚爱?又是谁在古琴文化再度高热的今天平心静思?
谁在弹琴,为谁弹琴,为何弹琴,如何弹琴?
这部关于琴的记忆之书,由蜀中二十位琴人的口述,及五位琴人的回忆文章所构成。在百年家国巨变的洪流中,他们的生命轨迹或必然、或偶然地与琴有了交集;在这丰富的人生的土壤中,便生发出许多琴的故事、琴的思考。
愿它为百年琴坛留住一隅西蜀之声,记下民国至今跌宕起伏的蜀琴命运。
13.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我所经历的延安整风(上、下册)
任文主编
2014-10-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我所亲历的延安整风》以亲历者的口述回忆,从个人视角记录了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了解20世纪延安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14.
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孙立人案相关人物访问纪录
陈存恭访问,万丽娟等纪录
2012-03-01 九州出版社
1955年,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立人职务,判处“长期拘禁”,其亲信部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孙有牵连而被捕入狱。《口述历史系列:孙立人案相关人物访问纪录》八位受访人,分别以个人追随孙立人将军的亲身经历,披露了以下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两次入缅抗战,孙立人率部如何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几次大捷,又曾遭遇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国共内战期间,孙立人在东北与林彪棋逢对手,而他与杜聿明因何失睦以致丢掉了整个东北战局?1949年入台后,他置于“兵变疑案”漩涡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对其有怎样错综的心结和猜疑,竟换来后半生长达33年的拘禁……
15.
改革开放口述史
欧阳淞,高水中主编
2014-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改革开放口述史》选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系统梳理、精心选编,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改革开放口述史》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序,收录了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
16.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抗战中的延安(上、下册)
姬乃军 ,姬睿著
2014-08-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抗战中的延安》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回忆,还原了红军对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开展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抗日根据地建设、重庆谈判等细节,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17.
一日一谈
马相伯口述,王瑞霖等校注
2014-01-01 漓江出版社
《一日一谈》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晚年接受采访的谈话录,文中回忆了他是如何由家乡只身赴沪,接受神学教育,又如何因时势影响从一个天主教耶稣会神学人员转而投身于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其中不乏清末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内幕轶闻,以及对诸如李鸿章、慈禧太后、溥仪、袁世凯、丁汝昌、张之洞、郑孝胥、蔡孑民、胡适等人物的评论。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是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于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18.
伤疤1945——长春背影
陈锐
2015-08-01 浙江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14年沦陷史为题材,经过大量采访,从口述史的角度,并严谨对照史料,记录生活在这座城市或与这座城市有关系的人物命运的浮沉、内心的挣扎、被占领的煎熬以及他们的抗争。揭示这座中国抗日战争中被长期侵占的城市里平民生活的战争伤痕——“14年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把战争对人们精神和情感的伤害,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 长春这座伪满洲国时期的“首都”第一次以人文地理写作方式进入出版业的视线。作者以对历史现场勘察和对诸多历史亲历者的走访贯穿全书主线,历史触感真实,写出了身在战争中的人,无论前方后方、军人百姓,那些撕不开、看不到的内伤,几乎无人能逃。
19.
北京口述历史3找寻京郊旗人社会
——口述与文献双重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群体
邱源媛著
2014-10-01 北京出版社
在北京郊区的村村落落中,“隐匿”着这样一个被遗忘的人群。他们的祖先,都是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庄头”。“庄头”既不同于汉族地主,也不同于内城旗人或八旗兵丁,他们为皇室和王公贵族经营庄园、土地,催租督产,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可富甲一方,但却世代为奴。如今,关于他们的历史记忆,正在一代代人的淡化中逐渐泯灭……本书通过将口述访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在多重视角下,考察了京郊地区旗人社会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