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养成孩子自律好习惯?
1、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懂得拒绝,成就更好的人生。
相信很多人面对诱人的美食、华丽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都会有冲动。可当,我有娃后,知道省钱养家,这些冲动也就小了,
兴趣,会让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律。
2、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并执行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孩子是不会有“我只能看一会电视”或“糖果我只能吃一颗”这种想法的。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自律的前提是他律。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制定规矩。比如零食只能吃多少,一次只能买几个玩具,每天只能看多久动画片……
然后,严格执行。父母不能因为开学延迟而妥协孩子睡懒觉、不学习,也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妥协无节制看电视、玩手机。
要让孩子知道,有了规则就要执行,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开学延迟,可以多睡会
网课老师看不到,作业可以先不写
疫情不让出门,可以不锻炼
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拖拉拉。
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4、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
自尊水平越高,他的自律性越强,相反自尊水平越低,自律性越差。
然而,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
你发誓,只看一集动画片
你保证,就吃一颗糖
你发誓,明天早起.....
殊不知,这些行为就已经把孩子自尊心水平降低到了0,而自尊心的水平降低,会导致孩子出现“他律”状态,而不能自律。
孩子的自尊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地培育与呵护。
如果你真正爱你的孩子,真的为孩子考虑, 不为孩子包办一切、不当众批评孩子、不拿别的孩子比较、不打骂孩子、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耐心听取他的意见。
5、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都说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
只有我们父母自己真正做到了自律,孩子才能真正有所感悟。
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写过,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先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