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学校刚放假一周,我朋友就受不了,打电话和我吐槽,骂孩子骂了一个多小时。
孩子七岁,刚上一年级,真的搞不懂他脑袋瓜里到底想什么,寒假没给他安排什么课外班,刚放假时一起制定了寒假计划,就要求他把上学期的内容复习一下,再培养阅读习惯,这要求也不高啊。
可是每天只要一说起学习俩字,孩子的俩眉毛都快皱到一起了,全身写着不乐意。如果要求他按照计划执行,孩子反而添脾气了,把计划书都撕了。
每天都在批评与反思中度过,感觉熊孩子没救了,赶紧快开学吧,太熬人了。
朋友的境遇估计不是个例,很多父母在假期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 期末考试成绩不如意还不愿意学习。
■ 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一拖再拖完不成。
■ 放假就是放松,提起学习就急眼。
真的是孩子太熊了么?还是父母期待太高了?
都不是。
无论孩子多大,如果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披头散发,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寒假如何给孩子安排学习计划以及执行计划。
01
给亲子关系升温
刚放寒假,别忙着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而是好好陪孩子放松几天,为亲子关系加点温。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自己人效应”。
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某一方面同一类型的人,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这样彼此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所以遇到问题,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去搞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去搞孩子。
如何和孩子成为自己人呢?
从这四点去努力:接纳现状、看见进步、认同努力、肯定价值。
无论孩子的成绩好与坏,都是既定的事实,所以父母没必要过多地责备孩子哪里做的不好,而是肯定他哪里做的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越来越努力。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把孩子的价值和成绩绑定在一起,要知道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但是,父母也不能告诉孩子成绩不重要,否则孩子也会失去学习动力。
对待学习成绩最好的态度是:这个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02
利用优势,为寒假开个好头
陪孩子制定寒假计划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问问孩子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或者孩子擅长做什么?
先安排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运动、爬山、没有目的性的阅读、参观博物馆、画画、吃大餐、看电影等等。
让孩子感受到,寒假的时间,自己可以掌控,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说起整个寒假,孩子会有所期待。
而不是提起寒假,都是妈妈布置的那些任务,想想都不开心。
03
查漏补缺,列出目标清单
当孩子对寒假有所期待的时候,父母再问问孩子,除了自己喜欢做的那些事,还有没有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要提到学习了。
当孩子愿意讨论学习时,父母也不能着急给孩子布置任务,而是和孩子复盘一下上学期。
当我和孩子拿起来上学期的课本时,孩子开始翻看竟然有些兴奋,他说:“哇,我现在再看这本书好简单啊,当初学的时候觉得还挺难!”当孩子有这样的感受时,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和孩子利用思维导图,把每个学科的内容做了一遍梳理。
重点解决这五个问题:
■ 各科学习了什么?
■ 各科重点是什么?
■ 学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 孩子的强项是什么?
■ 哪部分是弱项?
理清这五个问题之后,父母和孩子对于寒假要做什么,一目了然,就是重点攻克弱项,把需要提升的部分列出一张清单。
这个时候,孩子心理很清楚,自己不是什么都不会,只需要把那一小部分提升一下,就能变得更好。
比如数学,孩子在口算上面有点弱,那就重点提升口算。在孩子做口算题目的时候,父母还要观察孩子是口诀不清晰还是退位减法老出错,这样就能越来越精准地找到孩子真正需要提升的内容了。
目标清单越小、越少、越好,我建议每科最好不要超过三个,这样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小,学习的动力就会越足。
04
规则和措施并行
有了很清晰的计划,父母也别渴望孩子每天执行的很好。
毕竟假期里,面对电视和手机的诱惑,孩子的自控力还是不够的。
所以在制定计划中,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这个措施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想出来,比如他需要妈妈提醒,提醒一次不做怎么样,提醒两次不做怎么样,最多提醒三次,就要有什么样的处罚。
这样就能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大部分冲突。
除了惩罚措施,每周还要带孩子进行复盘,及时调整计划清单中的内容,看看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
在这里提示一下:目标清单的任务最多只需要占用孩子半天时间,不能太多,毕竟假期里孩子还是要以游戏为主。如果孩子一天都在完成计划中折磨,要立刻删减计划,到孩子能接受的水平,然后再慢慢增加。
道德经有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父母教育孩子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灵活、柔和,在各种冲突中寻找恰当的方法,及时调整,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