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一颗“玻璃心”,家长该如何做?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孩子的“玻璃心”是怎么养成的?如何让孩子“扛得住事儿”?
“现在的孩子说不得!”很多家长反映,自家孩子有颗「玻璃心」,遇到事情不如意就哭,一句话说重了,眼泪就在眼眶打转。新闻里还常常出现让家长们瞠目结舌的极端案例:比如安徽一名少女因为太爱玩手机很晚还不睡觉,妈妈一生气把手机没收了。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女孩走出家门跳河。幸好消防员赶到,才把她救上岸。
心理学家调查证明,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的都有“玻璃心”。遇到批评就不高兴,遇到挫折就逃避,遇到失败承受不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呢?很多父母都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商培养。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孩子天生都是擅长“察言观色”的小家伙,他们会因为父母的负面情绪而感受到痛苦,也会因为父母的乐观坚强而快乐。父母看世界的角度,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比如小孩A、B打架:
A妈妈把孩子拉开,问他:“你怎么能让他欺负你?”那难以避免的,A长大了会有“受害者心态”。“他欺负我,全世界欺负我”。老这样看问题,会沉湎于负面情绪而不自知。
B妈妈把孩子拉开说:“你俩是好朋友,因为老在一起玩儿,发生点小摩擦正常。那些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的人也不会和你有争执啊!”从积极的视角引导孩子正面思考,才是真正的情商教育。
与其要求孩不要“玻璃心”,不如从自己做起成为乐观、从容的人。帮助孩子正面思考,可以让他们减少很多情绪代价,少走弯路。
2.心理承受力差,是父母惯出来的
每个小孩随着年龄增长,都注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压力的大人。现在很多家庭把孩子保护得太好,觉得孩子要有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担心孩子在学校不适应,担心孩子在外面累了饿了哭了。殊不知独立面对困难、承担压力是成长的必修课,父母的“不放心”容易使孩子缺乏独立自强的品质,以及自我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遇到挫折就觉得沮丧、想要放弃,有着敏感的心思却没有化解这些情绪的办法,时间一长,就难免玻璃心起来。
3.不给面子:尊重比责骂更重要
《爸爸去哪儿》云南那期节目中,大峻因为吃饭慢,被罚去扫塔。作为父亲的林永健从吃饭的时候就在旁边骂骂咧咧的,各种指责。大峻在和师傅去扫塔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爸爸,爸爸还在唠叨,大峻默默的说了好几句:“ 你别再说了,别再说了!” 。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别以为他们才几岁。不然大峻不会在扫完塔以后回去睡觉的时候突然哭了,说自己不想扫塔。如果作为父亲能在旁边安慰孩子一句“ 其实扫塔很有意思,别的小盆友都羡慕你呐!” 孩子就不会这么脆弱难过。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放大无数倍,大人当众羞辱、责罚,好像孩子就没脸没皮可以不被尊重。
1.正视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当负面情绪产生时,学会为情绪排毒才能让生活更加愉快。
父母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绪牵引着朝他训话:“为什么老是这么不懂事?”面对愤怒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双重负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难以解脱。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学会倾听和同情,教会孩子正视负面情绪。如孩子心爱的东西坏了非常难过,这时父母可以帮助他尝试看看能否修好,如果不行,可以用仪式感让孩子接受现实:例如,将孩子对小物件的美好回忆写到纸条里,用一个箱子将心爱的东西和写下的纸条放在一起,告诉孩子:“等多年过去,你还是可以拿出来回忆的,小物件虽然不能再用了,但是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美好的结果。”
引导孩子正面思考。在国外某部影片里,小男孩安鲁是父母和周围人心中“最讨人厌的孩子”。他生气时会乱踢家里的东西、会制造各种噪音,还喜欢把周围搞得乱七八糟……有一天,他在家门口拎起家里的一个长着小红花的花盆,正要往天上踢时,路过的一位老人说:“小朋友,你种的花可真漂亮!”小男孩突然愣住了,很久很久才放下了花盆,然后静静地拿起水壶开始浇花……
2.有效沟通,给孩子一点面子
再小的孩子都有面子和自尊,不要当众责罚孩子,否则他们的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有些家长喜欢以吓唬孩子来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听话,警察把你抓走!” “不听话,人贩子把你带走!” 这些方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障碍。
易怒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容易情绪波动的。在孩子闯祸、闹脾气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要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讲道理,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3.学会“放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善于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培养孩子勤奋的品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出手,要适度把关引导他自己解决,教育他:“同伴、老师、网络和书籍都是你解决问题的助力。”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在孩子能力范围内鼓励他自主选择,并且不管辛苦还是后悔,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未知的事物,遇到挫折困难,正面面对困难,“玻璃心”才能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