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我们都知道分享是美德,在我们这个重人情的国度,分享甚至还是检验一个孩子养育合不合格的隐形标尺。但其实,分享和爱一样,你需要先拥有,才有能力去给予。小时候越是被强制分享的孩子,长大脱离父母的控制之后,便越自私。
教孩子分享的三步曲,第一步恰恰是接纳孩子的“自私”。
1-3岁这个阶段,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物权敏感期,他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是孩子变自私了,而是开始探索物品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物品归属感和界限感。
哪些东西是属于他的,他有绝对的支配权;哪些东西是公共资源,大家要协商共用;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别人享有绝对的支配权。
要注意充分保护宝宝的“自私”,给予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的权利。
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自己有绝对的支配权。
这个权力带来的支配感满足了,物权归属感才不会匮乏,日后才不会占有欲那么强。
这一步的目的依然不是分享,而是让孩子知道,让别人拿去玩一会,不是没有了,最后还是会回来,你的就是你的;同时体会互换之后,自己玩到了隔壁小王的小飞机,咦,感觉也是美滋滋。
这个阶段宝宝分享后要鼓励,但如果不分享,也不要着急。
说到底,这其实还是对物权归属意识的巩固,同时让宝宝初尝分享的甜头,如果他没准备好,那先打好第一步“物权”基础。
很多妈妈对待分享都是一刀切:快,把自己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
但,哪些玩具他愿意分享,哪些不愿意?哪些人他愿意分享,哪些人不愿意?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找到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为难别人的平衡点的。
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剥夺了他去思考和练习分享的机会。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分享的喜悦?
如同每次提到分享常被拿来举的成人例子:
你新买的靴子,别人想要借穿两天可以吗?
你新换的汽车,别人借开一个礼拜行吗?
自然你是不愿意的。若是别人问把你存的几十万积蓄借来花花如何?不借啊?真小气,又不是不还你...大概是友尽的节奏吧!这个道理其实跟孩子不分享的心理是相通的,玩具在孩子眼中的珍贵程度和私有程度,就相当于大人的私有财产。而且同样存在会破损,甚至拿不回的风险。
你随口一句,给小朋友玩会儿的要求,根本不是“分享”,而是大人的强权,是我们在“抢夺”。那些小时候被强制分享、没被尊重自己物权的孩子,长大之后反而会格外看重自己的所有权,变得更护东西。
一个心理匮乏的孩子,真正想要拥有的,已经不是物件本身,而是通过占有它带来的满足感弥补心中一块块缺憾,他自己都没有把心口的洞填满,他怎么肯分享给别人?
养孩子最大目的不是看到眼下的成果:我的孩子爱分享,跟小朋友一起玩很大方。
而是通过生命初期这些常见的挑战,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权衡某些东西可不可以分享,权衡某些人值不值得分享?同样的,当他喜欢别人的玩具时,如何实现想让别人分享的目的,比如,礼貌地询问,被拒绝时想办法“谈判”,还是被拒绝要学会尊重。
这一切的前提是物权清晰。
维护自己物权的前提下,分享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物权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欲望。
只有孩子建立了良性的社交观,学会了这些社交能力,这样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才可能让我们少操心。
年底走亲访友,小朋友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糖,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动画片,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分享与被分享,一年中最考验的娃的时刻来啦,老母亲们,先把自己武装强大,然后准备风雨的洗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