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表明,全球大约50%的儿童、和40%的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几乎成了全球性的营养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宝宝缺铁的那些事儿!
1、宝宝体内存铁量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铁并储存于体内,以便离开母体后使用,这部分储存主要来自孕末期,也就是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最多。
正常足月儿体内所贮存的铁在出生5个月内已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
如果在孕期准妈妈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或者胎儿早产,又或者是双胞胎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贮铁量减少。
2、铁的摄入量不足
母乳和牛乳中铁的含量均较低,宝宝6个月后,如果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
宝宝生长发育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所以就很容易发生缺铁。
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 铁消耗或丢失增加
由于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
人体内缺铁会引发多种疾病,婴幼儿长期缺铁对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多不可逆的、难以恢复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后果不堪设想。
1、影响智力
宝宝体内长期缺铁时,血液的携氧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使大脑供氧不足,从而影响宝宝大脑的正常运作,导致记忆力低下,智力倒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
2、影响运动功能
缺铁会使宝宝生长发育迟缓,导致宝宝长不高,运动能力降低,协调性差。
3、影响身体健康
缺铁引发的贫血,会使宝宝免疫力下降,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同时缺铁会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0-6个月
一般情况下,6月龄以内的足月宝宝,主要依靠胎儿时期肝脏所储存的铁来维持体内铁的需要,再加上有母乳或者是奶粉的喂养,这个阶段并不需要额外补铁。
另外,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妈妈妊娠期缺铁等情况另当别论,因为这种宝宝肝脏的铁不足以维持6个月就消耗完毕,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铁剂。
6个月之后
在6个月后这个阶段,宝宝身体生长加快,血容量扩张,对铁的需求比之前增加了约9.7毫克,肝脏的铁不能满足需要。
尽管有母乳喂养,且母乳的吸收率较高(可达50%以上),但是母乳的铁含量相对来说比较低,通常是在0.35~0.71毫克/升之间,宝宝喝1升母乳最多才摄入0.7毫克的铁,可还有9毫克的缺口。
另外,即使配方奶有加入铁,但吸收率低,所以6个月大之后,就要额外补充强化了铁的辅食和富含铁的食物。
最常见的强化铁辅食就是米粉,不过米粉铁含量差异大,特别是国外版和国内版的比较。
其次是富含铁的食物,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小编优先推荐血红素铁,因为它的吸收率比较高,除了钙之外,吸收率受膳食其他因素的影响非常小。
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须与蛋白质、有机酸等分离,且需要被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因此吸收率并不理想,容易受到植酸、多酚、钙的抑制。
通常,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都含有比较多的非血红素铁,但并不是说宝宝为了吸收铁而不能吃这些食物,毕竟还要吸收其他营养素。
富含铁的食物有哪些?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红色部位含量尤为丰富,就是常见的红肉、肝脏、猪血、鸭血等。
比如100g猪肝含有22.6mg的血红素铁,那么宝宝吃个10g猪肝泥,大概能吸收2mg的铁。
非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材,黑木耳、紫菜、芝麻、黄豆、豆腐皮、香菇干、葡萄干、核桃等。
其中黑木耳和紫菜含量较高,分别达到97.4mg/100g和54.9mg/100g,在做粥时,可以适当添加这类食材。
儿科医生给出的数据,不同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率有比较大的差别。吸收率高低大概依次是:母乳50%、肉类和肝脏类10%、蔬菜类2%~5%、牛奶和蛋黄0.2%~0.5%。
而这几个误区我们必须留意:
由于牛奶、蛋黄的铁元素吸收率比较低,所以它们并不能作为补铁的最佳选择。
其次,菠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再加上它本身铁的含量也不高,因此也不是最佳来源。
所以0.5~3岁的宝宝,除了每日正常饮用母乳或配方奶之外,应该以保持食物多样性的原则进行添加辅食:
谷物(如米粉、面条)+动物性食物(如肝脏、瘦肉、鸡蛋)+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如黄豆、花生)。
在规定的时间段给孩子查一个最简单的血常规, 比如说满六个月或者满一岁。
血常规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查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以及红细胞的体积,以及红细胞压积等等相关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呢,都间接地能够反映铁在人体内的含量,因 为铁是血红蛋白最主要的成分。
所以,我们通过血常规就能知道。
如果我们发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水平都在一个相对正常范围内,说明我们饮食中给孩子补充铁的需求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样我们就不用特别着急,额外地再多地去给孩子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