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wú qiú bǎo,意思是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意思是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近义词:食不求饱、食不念饱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这里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
我们要食无求饱,不能暴饮暴食。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