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牙慧:牙齿内剔出的余食)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拾人牙慧(拼音:shí rén yá hu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因为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所以被人称为“殷中军”。他曾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
早年间就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享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酷爱《老子》、《易经》,因此当时受到很多名流辩士们的推崇。
殷浩有个外甥叫韩康伯,也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这个当舅舅的对外甥一直都非常严格,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超群的人才。后来殷浩因为作战失败而被流放浙江信安,韩伯也随他一起前往。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没有融入个人的见解,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的说:“康伯你才学到一言半语,连我的牙慧还没得到,就这样自以为是了!”韩康伯羞愧难当,从此虚心好学。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比喻抄袭或改头换面地套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写的文章。 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这个成语故事说明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而不假思索,不仅无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不能融会贯通。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在参考别人的知识和观点的同时,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才能把问题看透彻,想透彻,把知识学透彻。
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在谢尔顿看来,似乎在他的乐观哲学中存有一点感动的混乱成份--其中有慈悲也有不容人之量,有真理也有拾人牙慧的东西。
这个世界的道理已经让我们的祖先说尽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是拾人牙慧而已!
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这篇论文毫无见地,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书中提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方案,而且还是拾人牙慧。
写论文要有创见,不可拾人牙慧。
这件作品的设计理念,有拾人牙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