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饩羊,汉语成语,拼音是gù shuò xì yáng,意思是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出自《论语·八佾》。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近义词:形同虚设
反义词:尽力而为、尽心竭力
《论语·八佾(yì)》:“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论语·八佾(yì)》:“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现代人对于慎终追远一事,大多抱着告朔饩羊的心态。
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chì)告朔饩羊,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