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想写得出彩,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关键。其中,比喻句是最容易让文章跳脱出来的表达方式,也是相对来说最容易学会和掌握的修辞手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两篇关于中秋的作文:
1、欢度中秋之夜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日子。
一大早,爷爷家的门铃就开始不停地响起,先是爱扮鬼脸的哥哥冲了进来,然后是大嗓门姑姑提着大包小包进来了,接着是一本正经的叔叔,只见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中秋节到了,同志们都辛苦了!”话音刚落,家里就哄笑成一团,中秋节的团圆饭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我们美滋滋地吃着月饼,哥哥突然跳出来问:“谁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大家似乎都被问住了,一时都说不上来。看到这个情形,他神气地说:“哈哈,不知道吧,就让我来为大家说一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吧。”他比画着:“话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有着美丽的容颜,但是在逢蒙的逼迫下,服下了王母娘娘赐给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然后飞到了广寒宫,变成了仙子。乡亲们为了纪念嫦娥,将每年的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赏月节。”哥哥手舞足蹈的表演,弄得大家哈哈大笑,而在他讲到尾声的时候,妹妹大喊一声:“看,月亮在和我玩捉迷藏呢!”只见月亮微微地露出半张脸,过了一会儿,才羞涩地呈现出整张面,一轮圆圆的月亮就悬挂在高空中,真像一个大银盘!所有人都趴在窗前,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好不快乐!
今年的中秋节就这么愉快地度过了,而我还沉浸在哥哥的故事里,心想:这时候,嫦娥会不会想念在人间的生活呢?
作文点评
1、作文的题目定位在中秋之夜,围绕着这个夜晚,讲述了一家人如何度过。
2、引用节日的典故,让节日氛围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故事更吸引人。
2、有趣的中秋烧塔活动
“叔叔,我们来讨柴火啦!家里有稻杆吗?”正在吃晚饭的我听到院子外小伙伴们的吆喝声,随便扒拉两口饭就放下了碗,奔出去加入了他们的“讨柴火”队伍。这可是我们小孩子的“专属任务”!
奶奶从阁楼拎了两捆木头交给了带头的小伙伴。“祝奶奶家来年五谷丰登!”说完,便继续挨家挨户地去搜罗更多的“战备”,然后陆陆续续地带着这些“战备”来到了下午已经垒好的“宝塔”前。
中秋“宝塔”是一座由砖头和瓦片垒起来的圆形塔,用砖头砌成“品”字形。底部开了三个小门,是用来塞柴火进去的。塔尖是瓦片搭成的,整个塔身高约2米。
每年中秋节的必备活动——烧塔开始了。先是几个大人塞了一把干燥的稻杆进去,然后在上面架上木头,接着点火。火苗迅速熊熊燃烧起来,冲天的火光照亮了围观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十分钟后,几个大人用长长的竹竿往火堆里一拱,一丝丝的小火星就像一群精灵般,争先恐后地从洞中飘散出来,聚成了一片星河,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每次到这个环节,大家都会高声地呼喊起来:“哇,再来一次!”因为火苗烧得越旺,呼声喊得越高昂,代表来年会更加红红火火。烧塔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回到家,我看见妈妈正在准备祭月的食品。她往一个大盘子里放了几块月饼、一个剥好的柚子、一碟花生和几个橘子,然后端到了院子里。月光下,我们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着皎洁的月光,聊着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一边品尝着美味的中秋佳肴。妈妈说,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感谢月亮婆婆赐予我们的丰收,感谢中秋节让我们家人团聚。
这就是我家乡有趣的中秋习俗,它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不时地警醒着我们要学会感恩。
作文点评
1、开头用语言和“我”的一系列动作引出了中秋节小孩子的专属活动,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2、后面两段分别介绍了家乡中秋节特有的庆祝活动——烧塔和祭月,详略得当,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
3、最后一段用一个比喻句,抒发了家乡习俗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从生活中取材,并能收获感悟,提高了文章境界。
好词好句
好词
月明星稀、天伦之乐、花好月圆、冰壶秋月、忽隐忽现、完美无缺。
好句
皎洁的月光打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它忽隐忽现,仿佛在跟我们玩捉迷藏。
中秋节到了,原本寂寞笼罩在庭院里,谁知一会儿工夫,亲戚们都围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活学活用
明喻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绚烂的烟花瞬间在天空中绽放,像一朵朵巨大的菊花,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然后,又在眨眼间消失不见。(把烟花比作菊花)。
暗喻
秋天是一位勤劳的画家,善于使用色彩。他大笔一挥,天空变成了蓝色,路旁的枫叶变成了红色,田野的庄稼变成了黄色,枝头的柿子变成了橙色。(把秋天比作画家)
小百科
中秋节
1、可以做什么:吃月饼、吃团圆饭、喝桂花酒、猜谜、赏月、观潮、燃灯、追月、扎灯笼。
2、月亮的别称:玉盘、玉环、玄兔、桂魄、桂月、皓彩、素影、夜光、夜明、广寒。
3、月亮的故事:玉兔捣药、嫦娥奔月、天狗吞月、猴子捞月、吴刚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