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意思是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借指话语或文章半文半白;也用来形容文言文,还形容半文不白的文章。
近义词:者也之乎、焉哉乎也、咬文嚼字
出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登明德殿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译文:
宋·文莹《湘山野录》:“登上明德殿的门,指着匾额问赵普:这明德门,为什么用这个名字。赵普回答说:《论语》可能有所帮助。宋太祖说:之乎者也罢了,能对什么事有帮助。赵普无言以对。”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yìn)当上皇帝以后,十分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他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
有一年,赵匡胤准备拓展外城。新的外城建好之后,他带领文武百官进行视察。当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但是赵匡胤怎么看都觉得别扭,于是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而非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
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后人根据赵匡胤视察外城的故事流传出来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意思是能把之、乎、也、者、矣、焉、哉这些常用虚词用得很熟练并写成文章,就算是很好的秀才)”。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我们不是圣人,更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的穷酸秀才。
因为孔乙己以前读过一段时间的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自认为自己很有学识,所以说话总是之乎者也。
如果你平时说话,不是文绉绉的,写作的时候,也不要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