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传统的端午节应该怎么过?大家都知道吗?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节日里有家人的陪伴,人生才变得有意义!
1、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
粽子里的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时也要强调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3、挂香囊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很好的作用。
4、系五色线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很多地方在端午这天的清晨,家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在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上五色丝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后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因此可以得安康。
5、斗草
古时,大家会在端午节这天结伴到郊外采药,在收获之余,会举行各种比赛,如互报花名、草名等,儿童则分别拿一株草互相勾住,往相反的方向拽,最先断开的一方则为输。
6、悬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7、喝雄黄酒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端午节喝雄黄酒自古就有,在远古时代,五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是恶日,每年五月五日,五毒出没,时疫频发,雄黄有解毒的作用,为了防时疫古人每年端午都会要喝雄黄酒,而且据说端午节喝过雄黄酒之后一整年毒虫都不敢近身。
不过,雄黄酒有一定毒副作用,建议少量饮用。雄黄酒的主要成分是雄黄和黄酒,雄黄的主要构成是硫化砷,砷剧毒,可以提炼出砒霜,所以,雄黄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毒性,饮用不当很容易引起身体伤害。
8、画额
对于不能饮酒的孩子,大人就在端午这天用雄黄酒涂抹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地方,意在消毒防病。典型的做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使孩子身上留下“猛虎”的印记,以此辟邪。
9、煮大蒜瓣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中医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就是常说的风热感冒,南方之人体质多虚,往往热不明显(咽痛不太厉害)夹风寒的较多,就是感冒往往是受寒、吹风后所致,咽痛之时,多伴有咽痒的症候。大蒜色白入肺,性味辛温,最善除肺经之风邪。故治疗伴咽痒的咳嗽往往有奇效。所以,一般煮大蒜水喝可以预防感冒。
10、滚鸡蛋、吃鸡蛋
民间相传蛋形似心形,吃了鸡蛋心气精神不受亏损,一年吉利。
端午还有滚鸡蛋的习俗。过去,老人们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念叨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现在,孩子们喜欢爬上沙坡,将鸡蛋从高坡上骨碌下来,看谁的鸡蛋骨碌的远。
撞鸡蛋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传说,吃蛋前玩碰撞鸡蛋的游戏非常吉利,胜利者会带来好运。
11、驱五毒
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 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俗称五毒)等毒虫纷纷出动,疠疫常常发生,致使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五月五日又有“恶日”之称。因此,人们想方法设法在此时辟瘟祛邪,以求安康。
12、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
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13、放风筝
端午节这天楚人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放风筝,也称为“放殃”,意为“送走灾难”。
14、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这里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