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我劬劳的意思
生我劬劳 (shēng wǒ qú láo),是指父母生养我们子女非常辛劳。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示例:念我先君,其艰其勤,~,至于成人。 ★宋·张孝祥《代焚黄祭文》作品内容。
近义词:含辛茹苦
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lù)者莪(é),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译文:
《诗经·小雅·蓼莪》:“看那莪蒿又高又大,原来不是抱娘蒿而是香蒿。这让我想起我可怜的爹和娘,为了生我养我受尽劳累!”
2、生我劬劳的故事
《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蓼蓼(lù)者莪(é),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wèi)。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cuì)。
瓶之罄(qìng)矣,维罍(léi)之耻。
鲜(xiǎn)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shì)?
出则衔恤(xián xù),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
拊(fǔ)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gǔ),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fú)。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意思是:
看那莪蒿又高又大,原来不是抱娘蒿而是香蒿。这让我想起我可怜的爹和娘,为了生我养我受尽劳累!
看那莪蒿又高又大,原来不是抱娘蒿只是牡蒿。这让我想起我可怜的爹与娘,为了抚养我竟积劳成疾!
汲水瓶儿空了底,是装水坛子的耻辱。剩下我孤苦伶仃的活着,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有父亲我依靠谁?没有母亲我我依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也是茫然不止。
父亲呀!您生养我。母亲呀!您喂养我。你们抚慰我、疼爱我,喂养我、教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我想报父母的大恩大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
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都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整首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看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蒿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比喻人成材又孝顺;而蒿与蔚,皆是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比喻不成材又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第二层,中间两章是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以瓶喻父母,以罍(léi)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第四章是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连续用了“生”、“鞠”、“拊”、“畜”、“长”、“育”、“复”、“腹”等9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最终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最后诗人感叹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最后两章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表达诗人悲怆伤痛的心情。最后发出无可奈何的怨嗟。
全诗情真意切,很细腻地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以及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因此作为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3、生我劬劳举例
清明时节,这位老人来到父母墓前祭拜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儿不孝了。”
念我先君,其艰其勤,生我劬劳,至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