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黄金时代》小说简介、读后感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编辑推荐
李银河主编王小波作品扛鼎之作《黄金时代》获第十三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王小波以其特有的诗意,谱写了一曲理想与爱情的挽歌他对生命赤诚的热爱,他遗留下的白纸黑字,依然在闪闪发光。王小波看世界的方式是如此的令我惊奇,这不是他真的提出了什么观点和思想,他只是把我们身边的或说曾经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让我吃惊,原来还可以这样,不错,本来就是这样嘛。我想这就是天才吧,天才不是谁能束缚的,尤其是思想上,他们总能给我们惊奇和新意。我读了整整十八遍,结果就是,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小说,以及作者。这本小说,就是《黄金时代》,而作者就是英年早逝的大陆作家王小波。──王丹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李银河
看了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两本书:《夜半撞车》和《暗店街》。虽然是翻译小说,可是语言感觉异常熟稔,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王小波小说里的语言简直和这两本书一模一样。很多人说王小波师承卡尔维诺,我倒觉得无论从小说形式还是语言风格,莫迪亚诺才是王小波的灵感来源。王小波也不讳言莫迪亚诺对自己的影响。
王小波《黄金时代》内容简介
《黄金时代》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构成的作品。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以为,王小波小说想做到的是:
1.把故事讲得好看有趣。他偏好的路数是繁复、幽默、夸张等,这一特点在他的另一部小说《青铜时代》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黄金时代》极其精炼,挤去了《青铜时代》中的过于繁复、天马行空的水份——其实这些水份也挺有趣。《黄金时代》在对文革青年记忆的不断回溯中,故事被充实、改写、丰富。王小波写小说的一贯方式是将同一个故事进行多次叙述,每次都有不同的角度和写法。不同的叙述相互掩映,煞是好看。
2.批判我们生活的荒诞和黑色幽默。我们置身其中,看官自有慧眼。
3.真诚表现人性,高扬人的尊严和价值。性在其作品中较为突出,直言性之不可抵挡的美丽。性不仅是王小波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一种叙事策略,用性来指代人性本真。
4.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追求一种清澈、洗练、流畅、活泼的纯正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黄金时代》写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写爱情,也写时代。如果你更多地了解文革时代,也许你会更好地体会《黄金时代》中弥漫的荒诞感。如果你更多地了解王小波的文学主张,也许你会更好地欣赏他的叙事艺术和活泼幽默的语言。如果你更多地阅读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也许你会发现王小波小说的新颖之处。理解一个事物,需要的是足够的背景资料。
看不懂有的文学作品很正常,多看点文学评论多开点眼界能提高鉴赏力。
审美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就像之前知乎上几个质疑某些美术作品价值的问题所说明的那样。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思考给自己快乐
我走在高中落叶遍地的林荫道的时候,跟身边的朋友说:“我想做一个像王小波一样有趣的人。”那时候,订了一年的《青年文摘》,刚看完写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的那篇。想说,两个人在一起,应该要互相都能给对方带来乐趣。进了大学,上现当代的课程,最喜欢的作家成了王小波,看他的第一本书是《爱你就像爱生命》,第二本是《黄金时代》。
王二在他的黄金时代被批斗,被要求写交代材料,陈清扬在她的黄金时代被称作破鞋,我在我的黄金时代看到了王小波的书。像是找到了一直失去的那部分生命。以前一直在教科书山、考试题海,只有偶尔对着火红的夕阳和泛黄的飘飘荡荡的落叶时才会生起那种从心里流出的特别愉快。后来看到《黄金时代》,羡慕王二在那种口径一致,思想统一的时代也能在悲苦中找到生活乐趣,在生活的怪异逻辑中思考,证明存在。
以前看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大意是文明也许会出自野蛮,但是文明一定不会感谢野蛮。文明和野蛮之间是充分不必要条件,野蛮和思考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在那个连看《红字》都不被允许的年代,王二还是可以思考的。想明白了,决定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每天在队长的看守下,拔草喂猪,弯腰做农活,但是思想是自由的。就像莫言在高密东北乡一边放着牧,一边自言自语,一个个超现实的故事纷至沓来,幻想奇谲,也自得其乐,因为足够有趣。
王二证明了物质贫瘠的时候,精神也可以像他的小和尚一样茁壮得没有道理。而且后来还有陈清扬和他一起敦伟大的友谊。在极度坦白直率的性爱里,获得另一种方式的身心自由。不矫揉造作的,不装模作样的,没有什么批斗,因为说好要做好朋友,追求江湖义气、两肋插刀。后来因为亲了一下肚脐差点爱上,因为打了两下屁股认为是真的罪孽,当初说要敦伟大友谊的时候怎么会知道呢?
我羡慕那种精神的自得其乐、自由自在。怀疑一个知识分子到穷乡僻壤下田劳作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为什么要写交代材料,思考伟大的敦,怀疑自我存在,想着很多事情道理在哪里?最后发现原来没有道理,于是接受摧残,快乐异常,但是还是要继续思考。
开心的事情有好多,证明“我思故我在”,怀疑周围一切习以为常、墨守成规。因为无知是否有罪想到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在陈清扬的黄金时代,眼前是个奇异的新世界,她搞不清楚在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切变化究竟是为了什么!但归根到底不是无知,怀疑不是无知,怀疑证明存在,怀疑走向幸福。
我第一遍看《黄金时代》的时候,喜欢它有趣的语言,那种不同于任何作家的直率坦白的性爱描写:“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清扬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很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除此之外,她的脖子端正修长,脸也很漂亮。”读完这段话,我不知道陈清扬有多漂亮,但是我知道王二有多喜欢陈清扬。我觉得这种坦诚很让人心动,因为坦诚在很多小说里是一个找不到的优点。那些被媒体宣传坦诚的小说,大部分是拿肉麻当恶心。
我第二遍看《黄金时代》的时候喜欢它的有趣,那种流露着思想智慧之光的有趣。就算生活贫困到快要揭不开锅,骨子里的高兴还是看得出来。不是神经病,是有发现美的心灵和乐观不同于常人的价值观。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思考带给人快乐。诸如思考宇宙有没有边界?时间有没有起点?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在未来?思考的时候,人会变得渺小,也会变得巨大。也许真的会像我的美学概论的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上帝,我即上帝,真正的我是全知的,一无所需最接近于神……有很多很多问题被我思考,《黄金时代》是我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站,它不是始发站,但是因为那个特别的王二,所以显得格外重要。
数学很好,手工很巧,在《黄金时代》里,在《白银时代》里,在《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里,他一直都是那样的性格,唯有我在时间的向前推移中经历着变化。王二说:“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我不愿意这样,就算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也要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我一直相信思考带给我快乐,在快乐中,我渐渐体会: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在我人生的黄金时代里,我看到了《黄金时代》。我觉得一切其实刚刚好,我喜欢它的时候,正好是在我最好的年纪。我在思考,我在享受着这份思考带来的快乐,我还想我会一直说起王二。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读后感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对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的共同体会。但这个世界除了有自己,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黄金时代》
陆续用了三个小时看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黄小波的黄金时代被人家称之为流氓,陈清扬的黄金时代被人称之为破鞋。小说从文革到后来的思想解放。一步步走来的是热血青葱,到最后处世不惊。人总是在变的,我不知道是生活说迫,还是一个陈清扬的原因!马哲发展的观点告诉我,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那么作者的矛盾在哪里?是循规蹈矩的生活节奏与内心放荡不羁的矛盾!?作的作者直白简练的文字描绘的是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对人性的描绘更是胆大心细,古人说“食色性也”想爱喝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了人性的障碍。而小说的主题不只是人性的障碍!喜欢这种毫无掩饰的风格,不为文学的文学,不在作品里夹杂着某些刻意的说教。最求自己内心的完美,又何必在乎读者的只言片语!这才是王小波的风格,《黄金时代》适合读小说的人,却不适合去教诲不良少年,真正的小说本来就应该随性所欲,不为那些世俗的所谓积极向上的思想干扰。
作者似乎有一种逻辑叫做黑色幽默,从二十岁写到四十岁,不多的文字。却饱含了作者二十年来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如果说一本大书就是一个灾难,那么王小波这本书不大,却是他最大的灾难!思想的灾难,人生态度的灾难。
原文摘录: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泰然处之”
王小波《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1、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2、人活在世上 就是为了忍受摧残 一直到死 想明了这一点 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王小波《黄金时代》
3、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4、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
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5、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6、当我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另一条路上的事。这种时候,我心里很乱。
7、她简直又累赘,又讨厌,十分可恨。但是后来我很爱她。这说明可恨和可爱原本就分不清。
8、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就因为这种状态,别人都不相信我。
9、竟敢说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
10、这是与生俱来的积习,根深蒂固。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11、于是我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我的本质是流氓土匪一类。
12、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要说明她怎会有这种见识,一切都要回溯到那一回我从医院回来,从她那里经过进了山。我叫她去看我,她一直在犹豫。等到她下定了决心,穿过中午的热风,来到我的草房前面,那一瞬间,她心里有很多美丽的想像。等到她进了那间草房,看见我的小和尚直挺挺,像一件丑恶的刑具。那时她惊叫起来,放弃了一切希望。
13、陈清扬说,那一回她躺在冷雨里,忽然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进了冷雨。她感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忽然间一股巨大的快感劈进来。冷雾,雨水,都沁进了她的身体,那时节她很想死去。她不能忍耐,想叫出来,但是看见了我她又不想叫出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男人能叫她肯当着他的面叫出来。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14、我们有伟大友谊,一起逃亡,一起出斗争差,过了二十年又见面,她当然要分开两腿让我趴进来。所以就算是罪孽,她也不知罪在何处。更重要的是,她对着罪恶一无所知。
15、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