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的作品《落花生》简介推荐理由、读后感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编辑推荐
许地山最纯美的文集!全景展现许地山散文的美与光。教育部语文新课标必读推荐丛书,畅销千万册的世界名著。
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智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与光,色香中不缺乏诗,落华生为最本质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境界的作者之一。——沈从文
以宗教的哲思解读人生百态,以慈悲的胸怀来诠释爱与被爱。许地山的散文有历经磨难的生活智慧,更有温暖真挚的人性关怀。
本书是《绝版好书》的系列之一,书中收录了许地山的经典文章。如《空山灵雨》《山响》《落花生》等等脍炙人口的文章。是中学生和喜好文学的人必备的经典读物。
本书有很好的可读性,结构较新颖,本书续《飞鸟集》《夜莺与玫瑰》《再别康桥》《朱自清经典常谈》等之后的绝版好书之一。由于丹和葛红兵分别作序。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内容简介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集,他的散文多以朴实诚挚的语言描绘生活感悟与精神世界,善于用简练的文笔营造出清新诗意的氛围,并饱含智慧与哲思。他早年执教南洋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作品富有奇特的异域情调;他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又使他的作品带有一抹宗教色彩。在那个文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不管作为作家还是学者,许地山都是无法忽视的一位,而他的散文也像山林间的清泉一样,不断为几代人的灵魂带来难忘的清凉与甘甜。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作者简介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出生于一个台湾爱国人士家庭中。在中国现代文坛中,许地山的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作的小说和散文也成为被传颂的经典。1921年,他和文学大师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在北平创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创立《小说月报》。1922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纵观许地山的一生,个人笔触朴实、感人;个人品格正派、坚韧,正如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创作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社会评价
许地山的作品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情绪相融合,使散文发展成一个和谐的境界。——沈从文
许地山是一位将苦难意识发挥到极致的作家。他用短暂而又闪耀着光芒的一生,将精神的追求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成为中国主观型小说的一枝奇葩。——陈鹤、丁颖
《落花生》平易、浅显、简洁, 全文不过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并不浅薄。它那平易的话语,讲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毫无故弄玄虚,自作高深莫测之态。有的只是谆谆的教诲,切实的希望。然而就是这平易浅显的常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谛,并付诸自己行动。 ——王天海
许地山的创作并不是以激烈的揭露批判社会问题为特色,也不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为人生”,他的“为人生”使命的完成,是以其特有的情怀,从人生的真谛、生活意义的角度来思考人生的存在问题, 寻求生存对自我的意义,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与独立的精神个性。——沈庆力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读后感(一)
夜晚,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回味这刚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获节的夜晚,他和全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花生味美,有可以榨油,价钱还便宜,大家都喜欢吃它。你看它矮矮地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而自己甘愿默默无闻地埋在地中。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通过这件事想到我们的老师,她们为国家培育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眼角里常常布满不眠之夜所留下的血丝。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读后感(二)
《落花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一篇文章,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感受颇深,也加深了我对落花生的认识。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许地山一家人利用后院的空地种了一片花生,有很大收获。母亲把花生做成各式各样的美食,还请他们的父亲开了一个晚会。父亲向作者的兄弟姐妹讲了有关花生的道理:花生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下,而不是向像苹果、蜜桃一样把果实高高的长在树上,去炫耀自己的果实,而是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炫耀自己的果实。
由此不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哼着小调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上学,突然我发现一位西装革履的叔叔,他直接把手中的香蕉皮随手扔在地上,一个佝偻身子的老清洁工一声不吭的去捡那些香蕉皮,这让我非常感动。而他身后检果皮的清洁工,那个叔叔瞧也不瞧一眼,或许他会讥笑甚至嘲弄,在他的眼里,清洁工的身份是何等的低贱!可是正是这类身份低微的人,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实在而有用,为着城市的文明创造辉煌。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甚至对别人对社会有害的人。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能那些清洁工一样,默默奉献,尽力为社会多做好事,却不夸耀自己,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美好,人们之间将会多么的和谐和融洽!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落花生》读后感(三)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在尝花生时,父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父亲教导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觉得父亲的话说的太对了,如果光外表好看,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就像绣花枕头一包草,那有什么用呢?再如一个外表看起来又大又白的萝卜,但里面是空心的,这样能吃吗?外表虽然不好看,但一心想帮助别人为人们做实事的人,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使我想到了常被人类忽视的蜡烛,因为它没有电灯、霓虹灯那样明亮、那样华丽,但是当停电时蜡烛总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驱赶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大。它不会因为自己而把火熄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还是无私的奉献,它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着想,为人类奉献,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做外表美又要心灵更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