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见雾化吸入的药物
雾化副作用:伤肺、比输液危害大、用抗生素/激素......都是真的吗?
宝宝有点咳嗽,带去看医生,开了5次的雾化。宝宝很配合,乖乖完成。
每当宝宝出现咳嗽、有痰、咽喉肿痛等呼吸道症状后,不少医生都会给宝宝开雾化治疗。宝爸妈们的疑问也跟着来了:
为什么不打针,而要雾化治疗?
吸的是什么药?
有激素吗?有抗生素吗?
……
甚至有人说,雾化比输液还可怕,搞得大家人心惶惶。雾化到底有这么吓人吗?
雾化,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非常理想的方法,最早从英国进入咱们国家,目前已经近20年了。
什么是雾化?
雾化就是把药物制成直径几微米的小颗粒或小液滴,即气溶胶,通过各类雾化吸入装置,进入待治疗的身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肺部)。
具体好处有这些
①雾化吸入,药物更好吸收,不用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在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起效更好更快;
②局部药物浓度高,总体用药量却较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
③比起口服、静脉、肌肉注射给药来说,宝宝配合度更高。
所以,更加适应于儿科临床。
有宝妈曾经来问过:听说雾化抗生素,对肺的损伤非常大,人家国外都不建议用了,为什么我们还在用?
今天,要很郑重的告诉大家:雾化根本用不到抗生素!
临床情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儿童抗生素,市场上均无雾化剂型。
一是没有安全、可靠、有效的临床证据;二没有权威指南来指导用药。所以,不建议雾化抗生素。(如果有人向你推荐雾化抗生素,可以拒绝,不过应该也很少~)
这些药也别用
市面上常见的抗病毒药,一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都跟抗生素一样:没有雾化剂型,没效果,还不安全!(比如常见的庆大霉素、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中药喜炎平等。)
去做雾化,用的其实是这些药
医生开了雾化治疗,一定会考虑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一般来说,这三类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祛痰药。
咱们挨个分析分析。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有效控制宝宝的喘息及咳嗽症状。
医院的常用药: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次,每次配合2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日1~4次),起效迅速,10~20分钟就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对于急症很有效。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作用:是宝宝哮喘、喘息的常用药,雾化吸入是最好的给药途径,见效快,解痉作用也很强。
医院的常用药:
①β2受体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用量1ml/2.5mg,同时配合2mL生理盐水每次,每日1~4次),吸入5分钟就起效,15分钟达高峰。有明显气管痉挛的患儿(比如急性喉炎),多用到这类药。
②抗胆碱能药:代表是异丙托溴铵混悬液(250ug/次,配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4次),吸入10~30分钟起效,多用于急性发病。
祛痰药
主要作用:能调节患儿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增加纤毛摆动,更容易把痰咳出来。
医院的常用药:盐酸氨溴索(常见浓度15mg/mL,每次1~2ml次雾化吸入,一天两次)。
总结:上面提到的为常规治疗用药,如果是需要长期雾化的孩子(比如哮喘),则需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尽可能减低副作用。
雾化前
①先漱漱口,清洗孩子嘴里的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
②吸入前不要抹油性面霜,因为药物会吸附上去;
③如果雾化器里有异味,先拿空气吹3~5分钟再用。
雾化进行时
①时机:最好选择孩子安静、不哭闹时吸入(看动画片分散精力,或趁孩子睡着时)。
②姿势:选择坐位,让孩子上半身保持直立,利于药物沉积,提高疗效,还能防止药物溅入眼睛。不能采取坐位的孩子,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40度。
③观察:密切关注孩子的面色和呼吸,如果出现口唇发紫、呼吸加快/减慢,马上停止雾化,不可强制治疗;
④拿好喷雾器:要与地面垂直,面罩紧贴孩子口鼻,避免漏气。
雾化结束后
①清洗:孩子面部、口腔和咽部残留的药物要清洗干净,年龄大的孩子漱漱口,年幼的宝宝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10分钟后让患儿喝水;
②排痰:痰多的孩子,雾化结束后,用空手掌心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背部,让痰液更好排出。
补充:空气压缩泵雾化机VS超声雾化机
哪个对宝宝来说更好呢?答案:空气压缩泵雾化机。
因为超声雾化机产生的药物颗粒较大,雾化出的不是气溶胶,而是水雾,药物大多沉积在口咽部就动不了了。
而空气压缩泵雾化机产生的颗粒极小(直径位于2~6μm之间),气溶胶能深入呼吸道深处,对宝宝常患的疾病(如哮喘、肺炎)有很好的疗效。
所以,赶紧查一下家里的雾化机,应该没买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