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妈妈们聊,如何让宝宝自主进食、如何给宝宝搭配营养的时候,都会有妈妈留言说自家的娃不爱吃肉、爱往外吐。
其实啊,娃不好好吃饭、挑食、肉咬不动、吃什么都吐出来、经常干呕,甚至说话晚、吐词不清……都有可能是因为,娃的咀嚼能力不行。
先来看看下面这些典型表现,你家娃中招了没:
• 嚼半天又吐出来,稍微硬一点的食物都不吃
• 1 岁以后还只能吃糊糊和流食,不然就干呕
• 没怎么嚼就吞下去,吃啥拉啥
• 影响语言发育,说话晚、还吐词不清
咀嚼能力不好,后果也是环环相扣的,才不是吓唬你!
•宝宝想吃却嚼不动→还能吃啥?→挑食;
•咀嚼不充分→食物和唾液中消化酶反应不充分→到了胃肠道吸收不好→吃啥都不长肉;
•一直吃软食→牙龈牙齿得不到锻炼→影响小牙齿排列、发育;
•不好好咀嚼→影响口腔和面部肌肉发展→说话晚、说不清;
•咀嚼不好、吃的慢→到了幼儿园经常扒冷饭、吃不饱→眼睁睁看别的小朋友吃好了一起玩→影响自信心建立。
知道了这些,你还敢不重视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吗?
很多人以为,咀嚼能力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咀嚼了。
其实并非如此!宝宝咀嚼不好,大部分情况下,还真是爹妈和主照料人给耽误的。
下面几件影响咀嚼能力的事情,千万别再做啦!
× 害怕宝宝嚼不动、不消化,不敢对宝宝“动粗”,只喂糊糊。
咀嚼面前,人人平等。糊糊是黄金还是怎么的?
× 心疼宝宝干呕,就只喂流食。
这逻辑就跟学走路也常摔跤,那就后半辈子推轮椅是一个道理。现在瞎心软,1 岁保证妈妈哭。
× 以为宝宝没长牙或只长了一两颗牙就不能吃面条、软饭和其它食物。
人家牙床肉里包裹的是真正的牙齿,被娃咬到手指的时候喊疼的也是你。蔬菜、肉、面条、软饭比你手指厉害了?
× 因为吃的慢,就不给吃肉,只喂宝宝已经习惯的食物。
这样养娃,只能营养不良了,等体检看到结果的时候,后悔就晚啦。
咀嚼能力需要从小反复锻炼,越早,孩子的接受度就越高。那么每个月具体怎么锻炼呢?
4~6 月龄:尝试从母乳过渡到泥糊状辅食
6~7 月龄:吃细滑的糊
刚添加辅食以适应为主,这个时候如果辅食不够细腻,会加大宝宝的吞咽和消化难度。
8~9 月龄: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该动粗时就动粗
最适合宝宝开始接触小颗粒状辅食的时机,一定要及时调整食物的性状。
可以从非常细滑的泥糊状、慢慢过渡到剁碎的泥蓉状,吃的粗糙些。比如带颗粒的土豆泥、肉泥、胡萝卜泥。面条和稀饭、软饭也是这个时候需要尝试的。
同时这个阶段也要引入手指食物,可以先从小块、可溶、软烂、便于吞咽的食材开始,比如南瓜块、土豆块等。这个阶段练习好了,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还能培养娃自主进食!
10~12 月龄:咀嚼能力快速发展期
食物性状要从小颗粒的泥蓉状过渡到大颗粒的碎末状,手指食物的添加也可以进阶为更有嚼劲、方便抓握的块状、条状:煮熟的大块胡萝卜、鸡蛋块、鸡蛋饼、溶豆、意面、小馄饨等。
ps:1 岁开始戒奶瓶,长期使用奶瓶也会影响咀嚼能力和固体食物的摄入。
1 岁后:逐渐适应成人饮食期
在食材的处理上,可以更接近成人的烹调性状,让宝宝慢慢融入家庭饮食,丰富宝宝的味蕾体验。家长要做的就是将食物处理成适合的小块,让宝宝自己吃。
这个时候的宝宝吃饭很容易不专心,这也会导致宝宝咀嚼不充分。家长们要尽量排除影响宝宝专心吃饭的外界干扰。
但是 4 岁以前娃的咀嚼能力都不太够,对于大块的食物并不能很好地像大人一样咀嚼和吞咽。所以都要把食物剪得稍微小一点给他们吃。
TIPS
妈妈们对自己孩子的发育状况最了解,可以及时调整性状。如果你家宝宝咀嚼能力已经明显落后,也不要太紧张,多一点耐心,毕竟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都不同。一步一步慢慢来,由少到多、由细到粗,多观察宝宝、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总会好起来。
▼
最后,还有几个忌一定要告诉大家:
一忌没耐心。娃学会咀嚼可能要花上几年时间,你努力了一两个星期就不试了,还吐槽娃不行,其实是你耐心不行!
二忌乱比较。你家娃跟别人家娃不一样,别老比来比去。那娃要是比的话,你厨艺还比不过别人家妈呢。慢一点快一点不是最大问题!
三忌光说不练。你不给娃多做点尝试,就指望你娃一步登天。当妈的勤劳点,还不都是为了娃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