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脚。如果脚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脚型和腿型,孩子的行走和运动,还有可能对膝盖、腰椎、背部、运动关节、大脑等部位造成危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孩子脚的问题,绝大部分都不是天生的,很多都是由于儿童时期穿鞋不当造成的。
01
知足为先,选鞋不愁
想要保护孩子的小脚正常发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脚型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孩子脚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 骨骼发育尚未成型
足部骨骼结构复杂,孩子足部骨骼骨化尚未完成。未骨化的部分就是俗称的“软骨”,孩子从出生起到3岁,小脚的骨骼70%为软骨,极易发生变形。穿着不适合的鞋子,孩子柔软的骨头极易被挤压变形,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拇外翻和槌状趾等问题。
② 足弓无法提供稳定支撑
孩子尚未形成稳定的足弓,支撑不了身体的重量。孩子的脚底板柔软,需要足够的保护,穿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好足弓。此时如果穿着不适合的鞋,则容易造成足弓塌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孩子正是扁平足的高发人群。因此,保护好足弓,对孩子的行走、运动和良好步态的养成十分重要。
③ 扇形脚掌成长空间大
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站立时五个脚趾是分开的,脚掌呈扇形。这是因为孩子的足部肌肉很少,脚还是圆圆肉肉的,为了站得更稳,需要把五个脚趾张开来增加与地面的接触。孩子蹒跚学步时,足部也在迅速成长。因此,给孩子选鞋,鞋头一定要宽敞,释放脚丫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脚趾的发育和脚型的保持,让孩子站得更稳。
02
按需选鞋,方能适足
要想选对鞋,除了了解孩子脚的生理特征外,还需要了解孩子足部各阶段的发育特点。
6-18个月,是爬-立-行的过渡阶段。家长要给孩子选择有抱脚性的鞋,避免掉鞋跟。鞋底和帮面要柔软,鞋底要轻薄,同时鞋子要透气,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
孩子1-2岁,足骨还呈现软骨状态,行走时整个脚部着地向前移动。家长在给孩子选鞋时,除了要求轻、软、舒适、合脚外,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硬度和摩擦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鞋带起来。
孩子3-5岁是动作形成阶段,运动量增大,脚跟部的承重也随之增加。家长给孩子选鞋时,要注意稳定性,后跟要硬挺,能稳定脚踝和足弓,鞋底要在鞋前段1/3处可弯折,保护足弓发育。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提升幸福感,家长们千万不要小瞧了足部问题。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成年以前最好每半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次足部,看是否有问题,以便及时干预。更重要的是,家长要选择符合孩子脚的生理特征和各阶段发育需求功能的童鞋。